從帛琉旅遊泡泡不如預期觀點來˙說:
玉琴(疫情..部落叫玉琴)已發病一年多,時好時壞,搶疫苗、對外封閉、自主管理....。2020年多場次論壇及專家建言,1000萬不能出國旅客可轉向國高價或質感國內旅遊,顯然沒有如預期反應在國旅市場,補助優惠專案乃有效果、台北市飯店優惠專案,有帶動短期效果與新市場利基,若長期或過度補助會讓產業失能,『觀光產業是長期規劃、持續、維護、開發、創新、在地生活的產業』。
可預期當全球疫情悾制,出國潮會大增,國內出現掏空潮,回到原來的水平以下,也許境外客人也會湧入台灣,要看台灣的防疫是否全球同步認同。
2024年以前,我們是否重整國內『觀光環境與人的態度』
一、環境空間美學
二、環境衛生、公德心宣導,不是拿來當新聞報導
三、地景空間限制,如七星潭、花東海邊飯店民宿、花蓮北迴歸線地標,都以已破格,蘭嶼民宿雜亂失去蘭嶼海洋與造舟文化…。
四、過度西化、日化、歐化的生活圈、麵包點心、法式、米奇林料理大內宣,要大外宣 台灣料理、小吃文化,到底是吃食材還是食物?『食物是承載文化跟語言』。
五、旅遊要真實『It's all about Authenticity 一切都與真實性有關』
六、不要過度宣揚旅遊『高價位』,『高價位』不等於品質,應如何創造相對價值。
七、不要過度強調小旅行、文青旅行,過度無法創造產業鏈。
八、政府標案少點擺攤式活動,要有產業鏈的概念,更不要同一家顧問行銷公司覆製全國區域。
九、觀光局每年主題活動都很棒,如何持續、持續,如2018海灣年、2019小鎮年、2020脊樑山脈年、2021單車年…。
十、善用在地原來觀光資源,發展行銷[對]的資源
十一、保存比開發更重要
十二、身為一個觀光人才,不能對自己出生的地方沒有感情